李永生曾是我主編的一家文化雜志的熱心作者。后來,我的戰友、青年攝影家余廣銀又隆重向我推薦李永生,我才知道他是軍人出身,親近感油然而生。
李永生與許多文學愛好者一樣,對文字的熱愛近乎癡迷,當然也取得一些喜人成果,令人感動。而更讓我感動是他執著在公益行列,一路前行……
李永生是安徽舒城人。曾在東部戰區某部服役,當過文書、通迅員。退役后,仍不改初心。他現在是港榮公益秘書長、文翁文化公益項目創始人,安徽省減災防災救災協會理事,安慶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常務理事、副會長,安徽允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。
此外,他還擔任安徽廣播電視臺《善行安徽面對面》欄目副總監,以及安徽廣播電視臺語言藝術協會常務理事。
早在2000年,李永生就開始利用閑暇之時,參與社會公益活動。2006年4月,他以志愿者身份參與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。
從那時起,他便組織實施救治腦癱兒童、定點愛心醫院公益項目;走進敬老院給孤寡老人送米、面、油等生活用品;參與糖尿病和尿毒癥防治項目。先后為救助安徽腦癱龍鳳四胞胎,籌集善款30余萬元,協調免除康復費80萬元;救助石骨癥男孩兒洪一凡和舒城患白血病女孩兒盛夢婷與文思婷,分別籌集善款36萬、30萬、28萬余元。
2015年6月5日,在舒城縣柏林鄉秦家橋村,有一個叫童某某的3歲男孩,被酒精重度燒傷,當時父母在外上班,奶奶在田里插秧,爺爺一時又慌了神。村民們將孩子送往醫院救治,后來醫生下了病危通知,父母聞訊趕來,焦急地說:“近年來孩子受肺炎和疝氣困擾,已做過多次手術,幾乎花光家中的積蓄?!彼麄兠吭聝H有2600元工資。如今發生這事,簡直就是雪上加霜。
孩子被燒傷的事傳開后,李永生積極發動網友為其募捐,從6月8日開始僅2天,募集善款便達10萬元,后來又相繼籌集20多萬。醫院存庫血漿告急,他組織獻血志愿者,為俊俊進行義務獻血,幫其渡過難關。
李永生剛開始選擇公益是一種偶然,因為他不忍心看到腦癱兒童和家人所受的痛苦,不愿看到五保孤寡老人的困難,所以他要盡一份力去幫助他們。
李永生與我談起公益,心情還是比較復雜的。他希望在公益路上,有更多的人與他一起關心這些弱勢群體。
李永生對社會公益事業有著頗深的感悟。他一直把公益當作一項事業,而不是一兩次活動。他說,有的人加入公益行列,往往是一時沖動,而真正能把公益視為自己的使命,一直堅持下來的并不是很多。作為一個公益人,會面對許多實際困難和挑戰,甚至被嘲諷。所以,還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。
公益是指“出于奉獻、友愛、互助和社會責任,經過登記,自愿、無償地以自己的時間、技能等資源開展社會公益活動的各類人士”。這個“定義”就要求,一個優秀的公益人內心也必須是強大的,除了激情,還要有理想,有承受力,有社會擔當。